《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那你知道司马迁写史记的故事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司马迁写史记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司马迁年少时就表现出了不一般的文学才智,在父亲司马谈的指导下,司马迁努力学习字读书人字,在他十岁的时候就已经熟读各种古文,比如《尚书》、《左传》、《国语》这些他都能一一背诵。
后来,慢慢长大了的司马迁前往京城来到父亲身边,而父亲是个好学之人,司马迁才来不久,便劝导司马迁出门游学,想让他踏遍天下去收集民间轶闻古事,若学有所称方能回归家园。司马迁听从父亲教诲外出游学,辗转全国各地区游历,经过了十来年之后才返回京城与父亲同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回到京城之后,司马迁得以郎中的官职,后来年迈的父亲性命垂危之际向司马迁交代了后世,告诉司马迁祖上先人都是功成名就的,而到了他这一代却默默无闻,虽身为太史,但却没有好好的吧国家历史记载下来,为后世流传,他感到愧疚,然而幸得一子司马迁,所以将此重任委托给了司马迁。
司马谈死后,司马迁继承了父亲的太史一职,同时也接受了父亲交代的任务——着作史书,以传后世。于是,司马迁开始广招天下人才,其中董仲舒和孔安国就是对司马迁帮助最多的贤人。
在这些贤才的帮助下,司马迁开始着手准备起草史籍,然而就在准备工作正在进行而且讨论的即将成熟之际他却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道关卡,也是最致命同时也是改变他一生的坎坷。
公元前99年,汉武帝想让李陵为李广利大军护送辎重以出兵打击匈奴,然而汉武帝的命令遭到了李陵的谢绝,不过谢绝之后,李陵请求带步兵五千去攻打匈奴。汉武帝同意了李陵的请求,但是没想到在路途中李陵之军遭到匈奴大军的围攻,李陵没有抵抗而是弃械投降。
这样的事情让汉武帝震怒,而且朝中之臣也都声讨李陵,但是唯独司马迁却说李陵之功可以抵过,罪不该罚。说李陵降敌只是缓兵之计,好在敌军内部窃取机密以报汉朝。但是司马迁这番话遭到反击,最终李陵一家被灭,司马迁也连坐。
本来司马迁是以“欲沮贰师,为陵游说”的罪名被定罪的,而依据汉朝的法律诬罔之罪是大不敬之罪,依律当斩。但是司马迁考虑到自己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完成,父亲交代的遗愿也还没有做好,所以便请求皇帝以宫刑代替死刑。
在接受宫刑之后,司马迁更是马不停蹄的继续完成他的着作,本来该死的人却厚颜无耻的以服刑赎身,这样的屈辱让司马迁更是不敢懈怠。直到公元前91年,司马迁的巨着《史记》正是完成,全书一百三十篇,526500多字。
《史记》一书堪称经典中的经典,历史绝唱,现代文学家鲁迅曾这样形容过司马迁的的《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见《史记》对后世的影响之大,后人将史记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
司马迁写史记的背景要从司马迁父亲开始谈起,司马迁的父亲也是汉朝的太史,名叫司马谈。汉武帝元封元年的时候,本应该参加汉武帝在泰山举行的封禅大典的司马谈因为病重只留在了周南,也就是今天的洛阳一带。司马迁参加完封禅大典之后来到了洛阳,看到了奄奄一息的老父亲。
司马迁的父亲在弥留之际对司马迁说,司马家祖辈都是做史官的,家族的事业不能断绝,所以你要子承父业,继续做太史。司马迁这就答应了下来,承诺说要把父亲编撰历史的计划完成。
当时在汉武帝的统治之下,汉朝的学术氛围还是比较浓厚的。萧何修订了法律,韩信又在军法上做了申明,章程、礼制等也都一一被确定下来,许多文人墨客也都为朝廷所用。而且秦朝时候秦始皇焚书坑儒,明堂、石室的许多典籍都被坏坏,而鉴于汉武帝时期的学术氛围,许多爱好文学古籍的人也都把自己私藏的古籍给拿了出来,所以这些书也都成为了司马迁编写史记的重要资料,《诗》、《书》等当时被毁的古籍,也都得以被重现被搜寻出来。
而且司马迁早年就受父命,在全国各地游历山水,深入到百姓中去了解古事旧闻,这些经历也都是司马迁写作的素材。另外,司马迁遭受宫刑的变故,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司马迁完成《史记》的一种推动力。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