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践出真知的谚语和古诗_实践出真知是什么意思(2)

2023-03-08 10:51:16 来源:教育之家

【不随举子纸上学《六韬》,不学腐儒穿凿注《五经》】

出处:宋·刘过《多景楼醉歌》

释义:不学古代读书人在书本上学《六韬》,不学迂腐无用的学者牵强附会地翻译《五经》。举子:封建时代参加应试的人。《六韬》、《五经》:书名。腐儒:迂腐无用的学者。穿凿:牵强附会。


(相关资料图)

【三岁之童皆知之,百岁老人行不得】

出处:宋·释晋济《五灯会元·鸟窠道林禅师答白居易》

释义:三岁儿童都知道的道理,百岁老人也做不到。说明知易行难。

【读书虽可喜,何如躬践履】

出处:清·刘岩《杂诗》

释义:读书学习虽然可喜,不如亲身努力实践。

名句拾遗

【弗虑胡获,弗为胡成】

出处:《尚书·太甲下》

释义:不经过思考,怎么会有所收获?不去实行,怎么会有所成就?弗(fú):不。

【君子之学,未尝离行以为知也】

出处:《尚书引义》卷三

释义:君子做学问,从不认为可以离开实践而掌握到真正的知识。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出处: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释义:站在深潭边上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去赶快编织渔网。

【行然后知之艰,非力行焉者不能知也】

出处:宋·朱熹《四书集注》

释义:行动起来才知道实践的艰难,因为不力行就不能获得知识。

【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

出处:宋·司马光《答孔文仲司户书》

释义:学者贵在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而不仅仅是了解知识。

【大抵学问只有两途,致知力行而已】

出处:宋·朱熹《朱熹文集·答吕子约》

释义:做学问只有两个途径,就是掌握知识,并且能加以实践。致知:掌握知识。

【不患出言之难,而患践言之难】

出处:元·苏天爵《元文集》

释义:说出道理并不难,难的是去实践它。患:忧虑。

【“体验”二字,学者最亲切】

出处:明·胡居仁《居业录·学问》

释义:读书人通过实践去思考问题,感受最为贴切。

【知行兼举】

出处:明·王廷相《慎言·小宗》

释义:知和行都要重视,不可偏废。

【尽天下之学,无有不行而可以言学者】

出处:明·王守仁《答顾东桥书》

释义:普天下所有的学问,没有只会空谈理论,不参加实践而称得上有学问的。

【见闻之知,不如心之所喻,心之所喻,不如身之所亲行焉】

出处:清·王夫之《周易外传·系辞上》

释义:从见闻得到的知识,不如心中已了解的,心中了解的,不如经过实践体验的。喻:了解,通晓。

实践出真知意思

简体:实践出真知

繁体:實踐出真知

解释: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是主观见于客观的活动,实践过程是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联系的桥梁。

近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试用去任何方面,要想做一件事做的很好必须得亲自去试验。

实践出真知的例子

1、《东坡志林》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收藏家有一幅出于唐代大画家戴嵩之手的《斗牛图》,视若珍宝,时常取出炫耀观赏。有一次,一位农民看到了,在一旁窃笑;那人斥道:“你笑什么?你也懂画?!”农民说:“我虽然不懂画,牛可是看得多了。牛在打架时,力气用在角上,它的尾巴都搐进两腿之间。可这画上的牛,正斗得起劲,而它们的尾巴却都翘了起来。画错了,所以我觉得好笑!”——烈马飞奔,马尾高扬;两牛相斗,牛尾紧搐。如果违背了生活真实,不但显不出它们的神态,还会闹出笑话来。

道理:文学艺术允许虚构,但虚构要逼真;逼真的基础就必须是生活。脱离了生活实际,就谈不上逼真了。无根据地虚构的东西,是绝不可能成为好的艺术品的。

2、行万里路,著绝代书

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讯先生尊为“史家之绝唱”。他把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写得如此有声有色,栩栩如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19岁时的一次全国大游历。游淮阴他追踪韩信早年的足迹;访齐鲁他瞻仰孔庙,观察儒风习俗;到彭城,他听取汉高祖刘邦的传说故事;达大梁,他凭吊信陵君“窃符救赵”故事中的著名的夷门……可以说司马迁因为青年时有了行万里路的亲身实践,才能著出不朽的史书。

3、访采四方,终成巨著

为了完成《本草纲目》的著述,李时珍远出旅行考察,上山采药和拜访有实际经验的人。他历尽千难万险,中草药药材丰富的崇山峻岭,都留下他的脚印。白天深山采药,晚上对每一颗药草,从产地、裁培到苗、茎、叶、根、花果以及形态气味、功能等研究得非常深入、细致。

李时珍辛勤劳动了19年多,记下了数百万字的笔记,经过几十遍的反复修改,终于在60岁时完成了他的巨著《本草纲目》。内容极其丰富,是我国药物学的宝贵遗产,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4、以实践为根基的竺可桢

我国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从事气象工作之日起,每天都要亲自到室外观测气侯,进行记录,数十年如一日。直到临终的前一天,他还用颤抖的手在病榻上记下当天的气温,由于不能亲自到户外测量,依据的是气象局的报告,所以在记录上注上“局报”二字。他毕生积累了40多本气象日记,这不仅是他探索我国气象规律的第一手素材,还是他取得成就的要基。

5、陆游教儿学诗

宋诗人陆游在教他儿子写诗时说:“若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在另一处又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诉人们要注意深入现实,体验生活,收集素材。能力须从实践中来。


猜你喜欢:

1.一年级积累的古诗和谚语

2.关于实践出真知的谚语俗语和古诗

3.实践出真知的谚语和古诗

4.关于实践出真知的谚语和古诗

5.关于实践出真知的谚语

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出真知。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是主观见于客观的活动,实践过程是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联系的桥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的具有教育性质的谚语,欢迎阅读!

实践出真知的谚语和古诗

【君子之学,未尝离行以为知也必矣】

出处:清·王夫之《尚书引义》

释义:君子学习,离开行必然不能获得真知。必:必然。

【知虽良而能不逮,犹之乎弗知】

出处: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

释义:虽有良好智慧但身体力行的能力不足,这等于不知。逮:及。

【以知为首,尊知而贱能,则能废】

出处:清·王夫之《周易外传·系辞上》

释义:过分强调知而轻视实践,人就会失去实践能力。能:实践,实践能力。废:废弃。

【知而不能行,只是知得浅】

出处:宋·程颢《二程遗书》

释义:有了知识而不能实行,这种知识是肤浅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出处: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释义: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终究体会不深;要透彻地了解某件事,非亲身实践不可。绝:彻底。躬行:亲自实践。

【早岁读书无甚解,晚年省事有奇功】

出处:宋·苏辙《省事诗》

释义:早年读书对书中所说的道理还不是很理解,但到了晚年审察事物好像得了神助似的。说明年轻时生活阅历浅薄,理解能力不强,随着阅历的加深、经验的丰富,人的认识、理解能力都增强了。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

出处:《魏源集》

释义:接触事物然后获得知识,把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就知道实践的艰难。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足己患不学,既学患不行】

出处:唐·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

释义:读书怕读得不多,思考道理怕不明白;怕自以为足够了不再学,既然学了又怕不实行诗中提出了治学的四个主要方面,即多读、深思、虚心、躬行。

【昏昏恋枕衾,安见天地英】

出处:唐·刘禹锡《秋江早发》

释义:如果整天留恋被窝,昏昏欲睡,怎能有机会去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呢?比喻人不接触社会,就不会有真正的见识。衾(qīn):被子。英:美景。

关键词: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