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金融危机前,很多东南亚经济体都存在货币高估(以泰国最为典型)、经常项目赤字和外汇储备规模不足等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东南亚金融危机论文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试谈金融危机在东南亚的传导与启示
(相关资料图)
摘要:随着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为一场全球性金融危机后,东南亚经济体的实体经济和金融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人们普遍认为经过10年前亚洲金融危机的洗礼后,东南亚经济和金融体系已非常富有弹性,很少有学者意识到这场源于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次贷危机会演变成为影响深远全球性金融危机,并对东南亚国家造成严重冲击。本文认为在全球化日益深化的今天,东南亚等新兴经济体很难与发达经济体“脱钩”,这也反应了东南亚经济体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东南亚传导;金融危机;启示
一、问题的提出
亚洲金融危机前,很多东南亚经济体都存在货币高估(以泰国最为典型)、经常项目赤字和外汇储备规模不足等问题。亚洲金融危机后,其在汇率政策、资本账户、外汇储备、债务结构和地区合作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步。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前,东南亚经济体不但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且在很多国家都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应对可能的金融市场波动。如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国际储备值分别为650、2292、51639、622、89756百万美元。 随着东南亚区内贸易的快速发展和我国经济体的崛起,东南亚已经能够从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中“脱钩(Decoupling)”的乐观情绪普遍存在。[1]但事实证明,受金融危机影响东南亚各国经济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甚至萎缩。无论是金融渠道、还是经济渠道,当前这场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都深深影响着东南亚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二、金融危机影响东南亚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金融渠道
(一)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与亚洲金融危机相比,国际金融危机下东南亚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有了显著下降,资本充足率基本上达到或者超过国际水平,资产回报率也在不断提高(见表1)。除菲律宾发展银行等少数商银行外,东南亚的商业银行很少持有次贷相关金融衍生品。据路透社统计,东南亚国家持有的次贷相关金融衍生品在2008年9月底的市值总额约为4.89亿美元,从而使得东南亚免遭巨额损失创伤。[2]
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发达经济体无论在国际货币体系或国际金融市场中都居于绝对主导地位,其经济衰退或放缓势必通过全球资本流动、金融市场调整和金融资产重新估价对东南亚经济体产生重大影响。就东南亚的商业银行本身而言,其风险管理能力和经营能力等都与国际性大型商业银行相去甚远。在一定程度上,东南亚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较弱的金融创新能力使得其难以与欧美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在国际金融市场展开充分的竞争而幸免于次贷危机。
(二)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金融危机使得全球金融体系面临“去杠杆化”的问题,东南亚资本市场也面临重新估值的问题。2008年,东南亚经济体的资本市场普遍呈现下跌的走势,而雷曼事件导致东南亚资本市场大幅度下跌,其中越南胡志明股市跌幅最大,全年跌幅达到66.02%,跌幅最小的马来西亚吉隆坡指数跌幅也达到39.38%(见表2)。从东南亚上市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走势看,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股价下跌幅度普遍大于一般的工业股票,这也从侧面反应了投资者对东南亚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经营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执怀疑态度。因此,即便是东南亚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没有出现较大问题,国际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却在下降,国际投资者减持东南亚的风险资产,甚至一些东南亚本土的投资者也更多地将资本投向更为安全的美国国债。据亚洲开发银行统计,2008年从亚洲资本市场流出的资本净值达到200多亿美元,超出了前两年的净流入。
(三)对汇率的影响
此次金融危机中除新加坡外, 东南亚各国的汇率在波动中趋于贬值成为大多数东南亚货币的基本态势。其中印度尼西亚卢比贬值最大,2008年全年贬值16.25%,其次是菲律宾比索,贬值14.7%(见表3)。
三、金融危机影响东南亚的经济渠道
随着全球化向纵深发展,全球贸易、金融市场的依存度日益加深,全球经济已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一个经济体的问题都将通过对外贸易、市场预期等各个链条向外传导扩散。当前国际经济面临着不确定性,全球经济弥漫着较强的避险态势,从而影响到东南亚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信心。而欧美发达经济体经济衰退导致东南亚外需市场急剧下滑,使得东南亚长期以来依赖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方式面临巨大压力。
(一)进出口贸易下滑严重
根据菲律宾国家统计局2009年8月24日公布的数据,2009年上半年,菲律宾进出口总额为375.86亿美元,较2008年同期551.8亿美元下降32.8%,其中出口为172.21亿美元。同比下降32.8%,进口203.6亿美元,同比下降31.1%;根据越南统计总局2009年8月31日公布的数据,2009年前8个月的进出口总额分别同比下降28.2%和14.2%。根据印尼中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9年第一季度,印尼出口贸易额为229亿美元,同比下降32%。进口190.7亿美元,同比下降36%。根据泰国商业部的最新数据,2009年上半年泰国出口总额共682亿美元,同比下降23.5%,进口总额572.2亿美元,下降35.4%。根据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的最新数据,今年第一季度石油贸易同比萎缩39%,非石油贸易减少24%,上一季度石油及非石油贸易分别下滑4.4%和11%。综上所述,东南亚对外贸易渠道受到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
(二)FDI流入加剧下降
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之时,东南亚的FDI流入仍然呈现出大规模流入状态。2008年雷曼事件以后,东南亚的FDI流入呈现出加剧下降的态势(见表4),这一方面反映出在欧美发达经济体经济步入衰退和金融体系面临“去杠杆化”背景下,投资者本身面临诸多问题以及出现风险规避行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投资者对东南亚经济发展前景的不乐观。以2009年泰国和越南的情况为例,2009年1-7月,泰国有588个项目申请,低于2008年同期的701个项目,投资额仅为2223亿铢,而1-7月共批准促投项目482个,低于2008年同期的666个项目,投资金额1153亿铢。另外,越南外国投资局的数据显示,2009年1-8月,越南共吸收外资104.53亿美元,同比减少81.6%。
(三)海外汇款流入放缓
东南亚是全球主要的劳动力输出地区,众多的东南亚侨民每年通过汇款支持其国内家庭或者亲属的日常生活、就医以及学习。在部分比较贫困的家庭收入来源中,海外汇款占据50%以上的份额。而金融危机导致东南亚海外汇款流入放缓甚至减少,以此恶化了东南亚的社会贫困问题。以东南亚地区海外汇款流入最多的菲律宾为例,2008年下半年以来,菲律宾的海外汇款呈现出持续下降的态势(见图1)。
四、金融危机再次冲击东南亚的反思与启示
(一)从短期看:包括东南亚经济体在内发展中国家难以与欧美发达经济体“脱钩”
金融危机导致欧美经济衰退,并通过对外贸易和金融市场动荡等多种渠道影响到包括东南亚在内发展中国家。一方面,欧美经济衰退导致进口下跌,使对欧美消费市场严重依赖、并对全球经济周期高度敏感的东南亚和我国等出口国受到损害。另一方面,东南亚经济体与欧美发达市场的金融联系非常重要但又难以量化,欧美金融体系的“去杠杆化”导致全球性金融动荡对东南亚经济体融资状况的影响变得更加复杂。另外,次贷危机诱发初级商品价格大幅下降,一些东南亚经济体的贸易条件因此严重恶化,进而加剧经济下行风险。总而言之,在短期内,东南亚经济体系的增长模式难以从出口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向内需驱动型经济模式,实现与欧美发达经济体“脱钩”。[3]
(二)从长期看:次贷危机对于东南亚的影响凸显出非均衡经济发展模式在外部经济环境变化时可能会承受更大的调整压力
东南亚经济体依托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巨大消费市场、通过出口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次贷危机也显示出美国“寅吃卯粮”消费模式调整的必然性和紧迫性。从2008年的数据看,美国的储蓄率也在不断上升,反映了美国消费模式正在朝着预期的方向调整。对于我国而言,我国在东南亚乃至全球对外贸易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但过去几年东南亚区内贸易比重以及东南亚国家与我国的对外贸易快速上升只是反映了全球供应链中纵向一体化的深化,并非东南亚地区本身经济增长的自主性在增强。考虑到以我国为核心的生产纵向一体化发展,实际上东南亚的经济增长更加依赖于欧美的消费市场,一旦外部经济环境发生变化,东南亚地区比其他地区更容易遭受发达经济体波动的冲击。对于我国而言,东南亚的教训启示我们实施内外均衡的经济增长模式的重要性。
(三)从外汇储备看:需要重新审视外汇储备在经济发展中地位和作用以正确规避金融市场的波动
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部分东南亚国家由于外汇储备不足导致货币危机和金融危机。此后,东南亚国家实施了较为保守的汇率政策,并追求外汇储备的最大化来规避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对本国经济与金融体系的伤害。而此次金融危机对东南亚的再次冲击启示我们,面对金融危机或者经济危机,外汇储备并非万能的。从金融角度看,在雷曼事件引发全球性金融恐慌的时候,东南亚的外汇储备的确有助于应对危机,减轻了美元短缺的压力,但是欧美发达经济体金融市场的紧张仍然通过信贷市场条件收紧、资本外流等多种渠道影响到东南亚。从经济发展角度看,东南亚经济体积累的大规模外汇储备最终流向美国,东南亚过度积累的外汇储备实际上是对经济增长资源的浪费,间接减少了可用于东南亚地区内部经济增长的资源。菲律宾中央银行行长唐德科就东南亚与金融危机的关系中指出,对于东南亚国家而言,未来需要思考如何实现适宜的外汇储备,而不是简单且单纯地追求外汇储备规模的不断扩张。就当前的情况看,随着金融危机的恶化,美联储实施“宽松量化”的货币政策,大规模向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虽然这有利于美国抵抗经济衰退,但可能会使美元进一步贬值,使得积累了大量美元资产的东南亚经济体的外汇资产状况大幅恶化。
(四)从地区性货币金融合作角度看:此次金融危机进一步反映出东南亚地区性货币金融合作进展落后于经济金融发展的需要
从历史看,东南亚地区性货币金融具有明显的危机推动性质,大多数的东南亚地区性货币金融合作都是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建立的。十年来,东南亚已经采取了一些步骤推进地区性合作,包括各国货币互换协议和外汇储备集合等。但在次贷危机的背景下,我们发现东南亚的地区性货币金融合作进展不够快、力度不够大,且明显缺乏战略性和前瞻性。对于我国而言,需要加快推进东南亚当前货币金融合作的领导者和推动者地位和作用,例如通过构建共同的外汇储备管理体系,提高东南亚地区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
综合分析,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通过多种渠道影响到东南亚经济金融发展。由此我们得到启示:一方面,在全球化日益深化的背景下,随着生产纵向一体化发展,各国经济增长都是紧密联系的;另一方面,我国作为一个极具消费潜力的大国,要增强经济增长的自主性,必须更加重视均衡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Gabor Pula, Tuomas A. Peltonen: Has emerging Asia decoupled? An analysis of production and trade linkages using the Asian international input-output table[DB/OL].http://www.ecb.europa.eu.
[2] Asia Development Bank.The impact of the Global Economic slowdown on south Asia[J].discussion paper,2009(3).
[3]Asia Development Bank.The US Financial Crisis, Global Financial Turmoil,and Developing Asia: Is the Era of High Growth at an End?[J].ADB Economics Working Paper,2008(12).
浅谈金融危机后东南亚经贸地理的变化
摘要:近年来,随着跨国公司在东南亚国家投资的加大,东盟逐步成为跨国公司的生产基地。但是随着金融危机引起了各国的注目,使以出口为主的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经济正在面临冲击,这一切都说明,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金融危机 东南亚经贸影响 措施
1金融危机对东南亚经济的影响
随着华尔街金融危机的蔓延,其发展需求已经并将继续出现下降,这些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暴露出日益严重的问题,甚至还有出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可能。东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简称,目前有成员国10个,为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东南亚各国经济开始出现放缓迹象,股市波动加大,货币贬值加剧。金融危机始于1997年7月2日的泰国货币危机,此次金融危机蔓延的广度和深度出乎意料,2002年开始东南亚经济出现复苏的态势,并逐步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热点地区,2008年又一次的金融危机蔓延的广度和深度出乎意料,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料。
马来西亚。近几年来马来西亚海外订单大幅下降,例如:2001年,马来西亚林吉特年度内累计贬值达7.3%;其马来西亚吉隆坡证交所指数比年初大幅下挫40%,就证明了它不可能不受危机的影响。掀起金融危机第二波,2008年10月17日,这些国家刚从金融危机中恢复过来,美国信息产业就骤然降温,进而导致电子类产品大幅度缩水,东南亚经济因此又一次陷入新的困境。
印度尼西亚。在全球金融风暴袭击下,金融危机后迅速扩散到整个东南亚并波及世界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最大的经济体,也是目前东南亚股市最激烈动荡的,同时也是东南亚石油储量最多的国家。据估算、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印度尼西亚还有一些机构和个人因投资于和雷曼兄弟相关的债券和票据而蒙受了惨重的损失。
泰国。这场危机首先是从泰铢贬值开始的,泰铢年度内累计贬值高达17.4%,泰国被迫宣布泰铢与美元脱钩。实行浮动汇率制度,泰国SET50股票指数在过去的一年内下跌幅度高达50.2%,尽管对全球金融动荡影响的担忧加剧,这标志着泰国货币危机全面爆发。与泰国具有相同经济问题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国迅速受到泰铢贬值的巨大冲击,泰国央行负责人表示目前还没有迹象显示泰国经济明年将陷入衰退,泰国工业联合会作出的一份预测说,由于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再加上所谓的“接触传染”效应以及国际投机者的不断狙击,100万泰国工人明年将面临失业的风险。
从总体上看,由国际投资的巨大冲击以及由此引起的外资撤离,泰铢已累计贬值114.78%,马来西亚林吉特贬值76.53%,韩元贬值96.95%,撤离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外资高达400亿美元。实际上它表明两国进出口的相互牵连。依据2011年的数据,统计的结果是:印尼0.57,日本0.76,韩国0.64,马来西亚0.54,菲律宾0.54,新加波0.58,泰国0.60。
2. 东南亚各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
随着全球性的经济放缓,东南亚各国的通货膨胀压力都有所缓解,这次危机对东南亚国家来说是被动的、外来的影响,但是各国股市的波动使得危机不断通过股票价格的变化而释放和蔓延,以目前情况来看,这场全球金融危机不会引发东南亚金融危机历史重演,这种波动反过来又影响 到该国的投资和消费需求,不过目前这场危机对东南亚国家的金融领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马来西亚。但是由于近年来马来西亚的棕榈油、橡胶、木材、原油和天然气出口逐年稳步增加,马来西亚成功的实现了经济社会向多元化转型,但是国际收支始终保持这经济项目顺差,但是货币贬值和股市大跌,不仅使东南亚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剧,部分国家受到的影响程度甚至大于金融危机期间,而且引发了包括美国股市在内的大幅下挫,减少了国际资本抽逃可能对本国金融市场产生的负面影响。
印度尼西亚。为了稳定本国货币和股市,东南亚各国相应得采取了各 种政府救助和干预措施。东南亚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货币贬值幅度高达30%~50%,最高的印尼盾贬值达70%以上,同时华尔街金融危机导致国际原油价格剧烈下跌,印度尼西亚在这次金融危机下,在股市持续暴跌之后,受汇市、股市暴跌影响,印度尼西亚政府宣布无限期休市,经过数日的调整受冲击的国家为符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要求,不愿意向商业机构提供贷款。
泰国。尽管危机对东南亚各国所造成的影响也不可低估,海外需求下降而导致的出口急剧下降;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有可能将东南亚出口导向型国家的经济拖入泥潭。为了抑制全球危机的冲击,东盟博览会的各界纷纷表示,提振市场信心,稳定本国金融市场,才能更有效地应对这轮金融海啸带来的危机和风险。
在此轮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东南亚五国的出口增长速度大幅放缓。在东盟自由贸易框架的指引下,从贸易的角度看,东亚各国的货币贬值,增加了进口的成本,它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程度之深为世人所始料不及,危机的发生绝不是偶然的。从外部原因看,东南亚各国除了在传统的农业、橡胶、木材、纺织等领域继续保持出口增长势头外,是国际投资的巨大冲击以及由此引起的外资撤离。据统计,危机期间,东南亚还进一步将对外合作领域扩大到汽车、电子、资讯、航空以及旅游等方面,
3、结尾
随着金融业改革的不断深化,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外资金融机构不断进驻东南亚,促进东南亚经贸合作发展迅速,加强金融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东南亚金融产品层出不穷。金融行业在促进许多经济发展国家中起到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已经融入世界经济的东南亚国家。但是,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最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这些国家和地区内部经济的矛盾性,东盟是很多国家重要的贸易伙伴,对发展中的国家贸易一直保持顺差,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是近20年来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参考文献:
[1]铃木长年,左林.东南亚的经济开发和面向出口工业化[J].东南亚研究,2009,(4):67-71.
[2]黄旭文.金融危机对东盟各国的影响及其走出困局浅析[J].东南亚纵横,2009,(2):12-14.
[3]O・T・捷列申科,方人.东南亚各国国家预算的构成[J].东南亚研究,2010,(10):23.
[4]曹云华,郑蔚康.美国经济衰退对东南亚国家的影响 [J].亚太经济,2008,(4).
[5]卢光盛.全球金融危机对东南亚的冲击及其对中国-东盟经济关系的影响[J].东南亚纵横,200,(11):31-34.
[6]尹福生.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对东南亚经济的影响[J].东南亚研究,2012,(3):23.
浅谈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
加强资金管理的质量,不断优化企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水平,有效提升企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能力,使得企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水平得到优化,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事业单位的资金利用率,避免资金的浪费,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下优化资金管理的质量,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不断提升资金管理的质量与水平。
一、加强资金预算管理,发挥预算管理的功能
为提升企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水平,必须从预算管理着手。预算管理是资金管理的前提条件,更是资金管理的必备基础,只有强化预算管理,才能真正推动企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质量与水平。对于事业单位而言,预算管理一般分为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前者以年度为衡量杠杆,主要衡量事业单位运行日常管理的财政支出计划,一般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人员费用及日常管理费用等。后者则以项目为基础,事业单位各个部门为完成既定的目标和任务而增设的项目开支,这部分开支并不在年度支出计划里。加强资金管理,优化预算管理,能够从全程来优化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质量,使得事业单位的所有经费支出与投入都纳入科学的管理体系中。
(一)构建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
在预算管理中,预算管理体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只有构建科学有效的,持之有力的预算管理体系,才能真正优化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质量,才能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功能和价值。预算控制贯穿于整个财务收支全过程,通过分级管理和过程控制,坚持预算的刚性作用,谋求挖潜增效。首先,在构建预算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应该加强预算管理体系的调研与分析,全盘分析事业单位其他年度的财政开支,确保预算管理体系制定的科学性与规范性。预算管理体系其核心在于“预”字,这就要求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必须保障预算管理体系的预见性、规范性及指导性等功能。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规避预算管理体系在后期的随意变更和增加,充分发挥预算管理体系的规范性和价值功能。其次,在财政支出的过程中,应该采用科学的标准,不断提升财政支出的规范性,严格区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使得事业单位的每一笔支出都有据可查,有法可依,这是确保事业单位资金管理质量的前提基础。最后,在预算管理体系的制定过程中,必须不断细化预算管理编制,使得预算批复落实到基层,以利于国库改革向纵深方向推进;预算项目批复有详细支出内容,项目支出要经过独立评审机构的评估,使预算安排与预算单位的实际有效贴合,充分提升资金的利用率。
(二)不断强化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规范
在资金管理中,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是做好资金管理的基础,更是有效保障资金管理质量的前提。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应该充分重视资金管理的必要性,充分根据内部财务管理的水平及条件来制定完善的财务控制制度。首先,不断更新资金管理的观念,有效贯彻资金管理的科学风气,确保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能够认识到资金管理对于优化事业单位内部财务工作的重要意义,不断规范内部人员自身的约束性和规范性。其次,加强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建设,强化资金管理与控制,不断提升资金管理的节约性和可控制性,避免资金的浪费,综合性地提升资金的利用率,避免资金的结余。最后,在内部财务管理中,加强资金管理必须注重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固定资产是属于国家的。因此,必须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避免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私自窃取国家财产,或者浪费,甚至损害国家财产。此外,在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不管是对于企业,还是对于事业单位,加强资金的有效周转率都是发展的前提与保障。因此,必须针对新情况,全面分析市场,加强资金的有效流转,避免出现死账、呆账等情况。
二、加强资金日常支出的管理
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下,加强资金的日常管理,不断提升资金的流转率,不断优化资金管理的质量与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强资金的日常管理,全面分析与收集会计信息,有效地提升资金管理的整体质量与水平。
(一)强化资金的日常管理水平
日常的资金管理是资金管理的根本前提,加强日常资金的管理,有效收集与分析日常资金的支出与应收款项,能够从这些会计信息中分析事业单位的日常资金流转及走向,从而通过这些信息,汇总分析出事业单位的日常开支走向,从而为财务管理提供扎实可靠的信息。此外,通过日常资金的监管与控制,还能够确保资金走向的合理与规范,为资金管理的全局性提供参考和依据。特别是对于一些日常资金流转较频繁的事业单位而言,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下,通过资金的日常管理,能够极大地提升资金管理的质量与水平。
(二)加强资金收支的审批管理
在资金管理中,对于应收账款的管理重点,必须落实在审批与监管等方面,通过严格的审批管理,能够最大程度地优化资金管理的质量,同时还能够确保资金的安全与合理周转。首先,在资金的管理过程中,应该制定明确科学的收支管理制度。任何一个部门在收到资金的第一时间,必须将收入完整无误地交给财务部门来管理,保障收入在第一时间入账。任何个人或者集体,在未经审批的情况,不得私自肆意挪动资金。在收支管理中,对于所收取的现金,财务管理人员也应该第一时间将现金存入对公账号,不得留作现金,除机动现金外。其次,在支出的过程中,同样必须强化严格的审批制度。通过科学的审批制度,保障支出的科学与合理。任何部门,任何个人在支出现金时,必须由部门领导签字,会同财务领导签字,只有这样才能允许支出。
三、优化财务审计的规范性与统一性
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下,做好资金管理,必须加强财务收支的精准审计,这是资金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审计的过程中,必须明确财务收支审计的内容,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来调整审计体系和方法,最大程度地保障资金安全与高效。
(一)完整录入审计的内容
在财务收支的审计工作中,审计内容的完整性是审计的必要前提。针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审计,应该重点落实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收入,在审计的过程中,应该保障收入的规范性和完整性,所有收入都应该纳入审计范畴,同时在审计过程中还应该针对收入来源进行考察,明确收入的来源。其次是支出。在审计的过程中,针对每一笔支出都应该加强审计工作。在支出审计中,应该根据支出的范围及用途,重点审计支出的合理合规性。最后,是安全。在审计的过程中,加强收支的安全是审计的重点内容。因此,在审计中,应该要求财务部门及时将现金存入银行等。
(二)提升项目审计的全面性
项目支出是重大的支出,特别是对于一些重大项目而言,在支出的过程中,支出量较大,资金用途多样,如果不加强审计工作,很容易出现贪腐等问题。因此,在项目审计的过程中,必须提升审计的全面性。一方面,在项目支出的过程中,重点审计支出是否在规范要求的范畴内,一旦发现违规,应该及时纠正。另一方面,在项目资金具体运用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审计资金在使用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重点审计资金是否存在挪作他用的情况。
四、结束语
资金管理是企事业单位快速发展的关键,更是确保企事业单位平稳运行的基础和前提。在资金管理中,应该根据资金管理的“三大内容”,有效优化资金管理的质量,不断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及安全,进而推动企事业财务管理的科学性与高效。在资金管理日益得到重视的今天,任何部门或单位都应该重视资金管理工作,通过资金管理来推动企事业的快速稳定的发展。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