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是合家团聚的日子。你知道中秋的起源和发展吗?下面小编精心整理了中秋的起源和发展的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资料图)
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而中秋节得名是因为恰值三秋之半,最早是出现在《周礼》,《礼记·月令》上记载的:“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第一种说法是说中秋节源于古代时期帝王的祭祀活动。在《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指的就是祭拜月亮。这说明早在春秋时期,帝王就开始祭拜月亮了。后来许多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相继效仿,再逐渐传到民间。
第二种说法是中秋节起源于农业生产活动。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在中秋节的时候,许多农作物和果品成熟了,农民们为了庆祝大丰收,表达自己喜悦的心情,就用“中秋”这天作为节日。而“中秋”也有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因此中秋节可能也是古代人民“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另外还有历史学家指出,中秋节的起源应该是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发明了月饼,并且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的解决了因为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的军粮问题。
中秋节的时候有赏月风俗,根据历史学家之处,最初是从宫廷文人兴起,然后传到民间的。在魏晋乐府《子夜四十歌》里面,就有一首《秋有月》,里面有一句:“ 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在唐朝时期,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文人诗人名篇名句中都有歌颂圆月的诗句。中秋节开始成为了固定的节日。在《唐书·太宗记》里面也有记载“八月十五中秋节”。相传唐玄宗梦游月宫,获得了霓裳羽衣曲。此后民间过中秋节的习俗才开始盛行开来。
北宋初年中秋节被正式定为八月十五,并出现了许多节令食品。明清两朝的中秋赏月活动达到高峰,久盛不衰。中秋时节,家家户户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赏月,吃月饼、团圆饭等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历史典籍的记载,“中秋”这个词最早在《周礼》中就记载了。魏晋时期,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唐代初期,中秋节才成为了传统固定节日。《唐书·太宗记》里面也记载了“八月十五中秋节”。在宋朝时期开始盛行,在明清时期已经和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也是仅次于春节的传统大节日。
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是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所以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正好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为“中秋”。
中秋节还有许多别称,因为假期定在八月十五,所以又称为“八月节”、“八月半”等。因为中秋节的活动都是围绕着月亮进行的,所以又称为“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代表着团团圆圆,所以又称为“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关于“团圆节”的最早记载是在明朝时期。在《西湖游览志余》里面记载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而《帝京景物略》里也记载:“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