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今日报丨李彦:如何过好你自己的人生

2023-03-09 10:04:30 来源:教育快报网

北大教授茶座是学生工作部主办的一项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在这里,同学们可以和名师大家一起品茶畅谈,近距离聆听师长经历、感受学者风范、领悟人生智慧,进一步增强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体会青年成长与责任担当。

以下内容摘自对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李彦教授的访谈。

01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兴趣是最重要的

学生:您说做事情最重要的是兴趣,那您如何看待对一件事情有兴趣可以拿来当作事业,而不是有兴趣只能当作业余爱好?

李彦:我以自己为例吧。我上高中的时候,最喜欢的科目是化学,其次是英语,而且我的化学和英语也确实学得最好。后来我选了化学作为我的专业,而没有选英语。因为我要选化学,所以我学了理科。我当时想的是,选择学化学,自己还能继续学英语,而如果选英语的话,我就没法学化学了,就这么简单。因为我的英文还可以,跟国际同行交流就比较容易,这对我帮助很大。说起其他的爱好,我挺喜欢爬山的,有一段时间也特别想背上背包去周游世界。现在这几年,我就觉得做科研挺有意思,我觉得做我现在的工作——教书、带学生和做科研已经带给了我太多快乐,我不想太贪心,不想再得到更多了,所以基本上娱乐比较少。

学生:我感觉我从小比较感兴趣的就是书法和绘画,但我自认为还没有那种天分能成为大师,所以也不能将其作为终身事业。我现在学的专业,可以学进去,但是我对它并没有太大的兴趣。

李彦:还是拿我自己的体会来举例子吧。我学了化学以后又面临下一个选择,就是分方向,我喜欢学有机化学,而且觉得自己有天分,但我到了大三要分专业方向的时候,老师非要让我学无机化学,因为当时想学无机化学的同学比较少,辅导员就说必须要有一个学习好的班干部带头,我是不二的选择,没有其他人选。我去跟老师讲道理,可是老师说没有什么道理好讲,就这么决定了。我轻易不掉眼泪的,但那次哭了两天,最后老师也没办法了,说: “你成绩这么好,肯定能保送研究生,到时候全系的导师你随便挑,你第一个挑,没人跟你抢,不是可以想学什么就学什么了吗?”老师已经这么说了,我只能到无机化学专业去学习了,很快就进到课题组做科研,一做科研就喜欢了。

实际上“认真”很重要,如果你做的事情不是你最喜欢的,那就先去认真做,在认真做的过程当中,如果你肯钻研,钻研后又取得了一些小成绩,就会有点成就感,这就会激发你的兴趣,成就感越来越多,兴趣也就越来越强烈。所以在不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的时候就先试着喜欢,试着投入手头在做的事情,可能后来就会喜欢上了。我所有课程成绩里无机化学是比较差的,但最后学了,而且很感兴趣。就像你,可能对书法、绘画很感兴趣,将来做经济方面工作的时候,这潜移默化就会影响到你,很多事情你不知道它何时会帮助到你。

02

坚持治学的动力

学生:我有一个很要好的高中同学,他在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现在正准备转入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因为他觉得学化学和他预想的差别很大。我觉得如果兴趣不是特别大的话,那是不是只有靠类似责任感或者成就感等一些外在的压力才能让自己一直走下去呢?

李彦:外在的压力和成就感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外力,但本质上还是要靠自己的动力。我觉得不停地挑战自己还挺有意思的,就像那些去登珠穆朗玛峰的人,不就是在挑战自我吗?我们做科研也是这样。挑战自己,就会觉得很有成就感,很满足,很开心。虽然这个过程也许很痛苦,可正因为有了痛苦的过程,在取得一点成绩的时候才会很开心。所以若想快乐,就得先体会过痛苦,痛苦的感觉是让你感受快乐的一个必备条件,没有痛苦的感觉你就感受不到快乐。

学生:但痛苦之后未必就会有成就。

李彦:对,不是每种痛苦都会带给你成就的,但是你在积累了一定痛苦的时候,它一定会带给你快乐。所以你要学会让自己在痛苦当中找寻快乐和享受痛苦,这是一种很了不起的能力。我就觉得自己特别能够享受痛苦,当我遇到很多很难的事情,别人觉得我无法承受的时候,其实我也没觉得多痛苦。这可能跟我们这代人从小不是特别顺利、生活压力较大、经历各方面的挫折较多有关系。我觉得自己经历的痛苦和挫折并不少,但是其他人可能就会觉得我很顺利,会跟我说:“李老师,你多顺啊,16岁上大学,顺顺利利念下来,35岁就当了教授,简直是一帆风顺。”但跟我特别亲近的一些人就觉得我特别不容易,真的每一步都走得非常艰难。不同人对同一件事的感觉是很不一样的。还有,你可能总觉得别人比你过得好,那是因为别人的痛苦你没有体验,你只看到他快乐的一面。所以你必须知道,其实所有人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是有痛苦的。你认可这一点的话,痛苦感马上就降低了。

学生:我觉得这可能更取决于一个人看问题的视角。

李彦:对,我其实是一个看问题很积极正面的人,我觉得任何一件坏的事情从某个角度来看也会有好的一面。如果你心态积极的话,也会让周围跟你打交道的人感觉到积极、乐观的情绪,营造出快乐的氛围,你自然就容易成功。如果别人提出让你做一件事,你的第一反应就是去否定它、抵触它,抵触了再去做,那你肯定会觉得很痛苦、很难;反之,若是你试着先去接受,然后再去想怎样把这件事情做好,那你岂不是会觉得快乐?跟你打交道的人是不是也会觉得快乐呢?你没有抵制,没有抵触,而是很积极地配合。这也是我最近几年才慢慢想开的,觉得自己也快乐多了,顺利多了。

学生:您刚刚讲到受挫折的问题,可我现在就已经感觉自己好像受到了很多挫折,又觉得生活挺累的,要学那么多东西,每天连轴转,有那么多的课,还有那么多作业要做,觉得很累。心里又一直很担心:万一自己做得不成功,最后失败了怎么办?

李彦:首先,你能来到北大,除了实力还得靠些运气,你已经很幸运了。然后,你想想,北大这个环境给你提供了很好的、别人不具备的条件,你面对的都是中国最好的老师、最好的同学、最好的科研条件和最自由的环境。但它必然还有一些负面的东西存在,比如给你带来挫折感,周围是最优秀的一群人,你想成功,你想比别人强,这很难。你看到周围的人都那么牛的时候,肯定就会觉得有点自卑,有些挫折感,这其实很正常。在这么优秀的一群人当中,没有挫折感那是不可能的,这样去想的话,那你的痛苦就会减少很多了。而且我一直跟学生说,你在北大也不一定要冒尖,只要你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掉队,你就很成功了。不要把上北大这么一件好事变成坏事,因为你如果没来北大,到其他高校,你们可能都是轻轻松松就能拔尖的人,这样想你就会很自信,有很多成功的感觉。虽然这种自信对你的成功来说是很重要的,会奠定你一生成功的基础,但是因为你在北大,可能你非常费劲也未必能跑到前头去,所以你会觉得有很大的挫败感,然后就不自信了,你就把本来的一件好事变成了坏事。你应该知道你所处的群体不一样,所在的环境不一样,你在这个群体当中只要不垫底就应该有成就感。

03

挑战自己, 选适合自己的路

学生:我记得李老师以前说过,总跟别人比肯定有不足的地方,所以关键是只需要跟自己比,只要能进步一点其实就非常好。

李彦:是这样,挑战自己,跟自己去比。跟别人比没有任何价值,你这方面比他强,他那方面比你强,你看你要如何去比呢?而且有些事情你也没法比,他就个子比你高,你再比也比不过啊!

学生:现在大家都热衷于给自己贴标签,我绩点怎么样,我是某社团负责人等。据我所知,大多数准备出国读书的同学,在申请一些学校的时候,没有以自己感兴趣为首要目标,他们的首要目标都是申请到一所名气非常大的学校,甚至申请一个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专业,纯粹就是觉得拿这个标签来贴在自己身上很好。

李彦:其实他也是在做他感兴趣的事,他感兴趣的事就是贴标签,所以你可以选择不做那个贴标签的人,而是选择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我觉得什么方式都可以接受,就是要看你的选择,他喜欢那样他去做就好了,我不喜欢那样我就不去做,每个人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情,并且按照自己想做的方式去做,这才是最重要的。在十年以前我也许会笑话他,我会觉得,他那样做,给自己贴那个标签有什么意义啊!但现在我觉得能接受,我也可以赞赏他,因为他想给自己贴标签他就贴上了,还是很值得我们敬佩的。

学生:我会有这种感觉,当身边的人都在贴标签的时候,如果我不贴,就落后了。

李彦:不要去跟别人比,就是挑战自己。我觉得,人活在世上,完全不跟别人比是不可能的。但是你要知道,并不是所有事情都能够跟别人去比的,关键是你自己最看重哪方面。我认为这件事情对我最重要,这件事情上我比其他很多人做得都强,这就够了。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要去跟别人比,天底下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做到那样。

学生:许多同学毕业以后要在科研和行政两类工作中做选择,二者对人的能力要求是不是不一样?

李彦:其实所有的工作都有一项共性的要求——认真的态度,也就是常说的敬业精神。行政或科研工作对人的能力要求,其实并没有一个太绝对的分界线,比如与人沟通的能力就是科研和行政工作都需要的。

学生:从事任何一份工作,基本上所有人都是从零开始的,只要具备学习的能力,能够很快地学习到工作需要的东西,做任何事情都是可以的。

李彦:是的,的确如此,上大学就是培养学习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一方面,学习知识是让你了解这些知识;另一方面,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个载体,是种手段,去训练你学会学习,学会解决问题,学会一些思想方法。当然,有的时候知识也会给你意想不到的帮助。有一位比较资深的校友,在广东的保险行业工作,是跟化工相关的所有保险评估方面的“一把手”。所有跟化工和材料、医药相关的案子,他一站出来说话就非常具有权威性。他虽然从事保险行业,可用的还是化学知识。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有些博士生毕业后去了咨询行业,也有去银行的,我相信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他们的综合素质比较强;另一方面也是这些公司或机构看中他们有化学知识背景,将来在做相关的案例或投资方案时,他们具备专业知识,比别人有更多的发言权和更好的判断力。

学生:您怎么看待有些交叉学科的专业?我一直挺想转到政经哲专业学习,但我听到很多反对的声音,比如说可能会把一个人的精力分散掉,而且学分要求没有单独学一个专业那么高,担心基础打不牢,等等。

李彦:交叉专业的学习关键在于平衡,面宽就会浅,深的话有可能窄。但假如你看重的是长远的发展,那你就先宽一点,在打下这个基础后,再朝一个目标去努力,基础宽了,去努力的时候是不是后劲更大?我觉得你可以去尝试,尤其是你觉得自己完全有能力和精力去接受更多学科挑战的时候。因为做任何一件事情,你都要放弃其他的,都会冒风险,不可能只有好的一面,所以要想清楚。有些事情不需要特别多的犹豫,反复犹豫就说明两件事情差不多好。要是很明确一个好一个不好,早就做决定了。实际上,选哪一个都行,都不会太糟,但如果因为犹豫导致两个都没选,都耽误了就不好了。有时候该下决心就要下决心,要干脆。

学生:我觉得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我们什么都学一学,看看自己到底对什么感兴趣,然后再选择一个方向进行深入学习。

李彦:对,但同时这是个双刃剑,给了你更多的选择机会,你就容易患得患失,拿不定主意,最后可能会耽误事,坏处也是有的。

学生:所以需要学会选择。

李彦:是的,要学会选择。选择从来都是痛苦的,因为选择就意味着放弃。但是你想想,其实你有机会选择是特别幸福的一件事情,如果不给你机会选择,人生就太没趣了。

关键词: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