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要闻:考研复试面试注意事项

2023-03-07 10:08:27 来源:教育在线

在考研复试之前,自我介绍一定要提前准备好,并且背熟,在跟老师交流的时候,语速要适当,而且尽量做到简洁,大家要记着:语多必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考研复试面试注意事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考研复试面试注意事项

一、礼貌当先

细节往往透露出你的不足之处,因此礼貌在整个面试过程中尤为重要。进门的时候一定要敲门,然后很有礼貌的表示对老师的尊重,鞠躬比较好,或者对着各位老师说声“老师好!”问好的时候一定要用眼神扫一下各位老师,不能就望着一位老师说。因为每一位老师都不希望被忽视,这一点要注意。如果平时不注意这方面的同学们在面试的时候应该刻意的注意一下。


【资料图】

另外,在进面试室之前一定要先把手机关闭,千万不要出现在面试现场手机响个不停的尴尬局面。如果真的在面试过程中出现没有意料到的尴尬局面,在面试结束后一定要向老师表达歉意。

二、仪表庄重

仪表庄重,严肃会给老师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在穿着方面,男生应该尽量穿西服或者比较正式的服装,女生千万不要穿紧身衣或者短裙,打扮得体,展现最真实的一面。这里关键是提醒大家要注意穿着,不能太过于随便,要让老师有被尊重的感觉,更有利于整体的气氛把握。

三、行为动作

在复试之前,一定要明白自己在紧张的时候,有哪些动作,然后把它戒除掉。因为每个人,在紧张时候都会有自己的行为动作,小动作,比如紧张的时候,会搓手或者揪耳朵之类的这种动作,然后很多人是很不雅的,所以你一定要了解自己的这种下意识动作是什么?然后再面试之前要训练自己,让自己努力克服掉。

四、谈吐清晰

在英语面试的时候,如果是自己口述而不是老师问问题的话,应该尽量把自己的英语介绍材料浓缩,语速千万不要太快。如果你语速太快而且句式复杂的`话,会给老师一种表现太过的感觉,这里的意思不是说老师不愿意听到学生很好的表达能力。关键是在老师面前说话要说的清楚明白,让老师有很好的印象。还有要表现的尽量谦逊一些,再怎样谦逊,老师是不太会介意的。

五、态度诚恳

专业面试的时候一定要诚实,不会的时候就诚实的说自己不是很了解,把自己所了解的尽量说出来。不要企图认为可以蒙骗过去,因为以前就有这样的同学。老师问她看过一些什么相关的专业书籍。她其实并没有看,只是偶尔记得几个书名就说了。以此表现一下自己的专业素养,殊不知当老师接着让她说说看这些书籍后的感受或收获时,自己就只能傻眼了。结果自然给老师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因此一定要态度诚恳,实事求是。

六、英语面试

1.英语口语

不同的学校对口语测试有不同的标准和流程。有些制定了非常详细的标准和流程,甚至规定了每个老师发问的方式和时间;有些只是面试老师的自由发挥,成绩也基本上由面试老师主观判定。不管面试是否严格控制,考生对下面几个问题一定要认真准备,并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表达框架:一是自我介绍,如来自哪里,毕业学校、所学专业、毕业论文课题、业余爱好、家庭基本情况等信息。二是做好用英语定义和解释自己所学专业的准备。口语测试时,老师有可能就本专业展开话题,考查考生用英语讲述事物的能力。因此考生对此要有所准备,先用一些自己比较熟悉的句型和词汇将答案组织起来,再用一些更精确的不经常用的句型和词汇来替换,提高语言质量,让考官感觉表述地道,有利于获得好成绩。

2.英语听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蒋昕说,各招生单位的外语听说能力考试形式略有不同,有的学校听力和口语放在一起考试。外语口试一般两人一组,随机抽取话题,由两位考生对话,老师根据两人的表现给分。听力测试的形式一般是听录音做题,类似大学英语四级、六级的听力。考生可在考前半个月集中训练。在练习听力时,考生不光要听磁带,还要做做相关的练习。吃饭时,走路时,睡觉前都可以听听磁带,培养语感,“磨磨”耳朵。考生练习口语时,新概念英语第一册和第二册中的对话练习对考试很有帮助。

据了解,大多数学校都以现有的成型考试作为英语听力的测试内容。考生在准备听力复试的过程中,对于现有的成熟英语考试的听力部分一定要重视,比如四、六级的历年听力真题。同时,还可以泛听一些英语材料。听力备考做到精听与泛听相结合。精听与泛听相结合能让考生在最短时间内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七、专业课面试

回答问题技巧:第一,反应很重要。第二,不要紧张。熟悉的地方可以多说一点,不懂得地方尽量避开,老师一般会就一个问题深入问。如果一开始就察觉到自己的把握不是很大,就不要顺着老师的思路走,把老师引到你熟悉的领域去。

八、面试前关注导师的著作有助面试随机应变

在复试之前,有好多学生千方百计地要拜访老师,打听专业的情况。但是复试“双盲”制度施行后,简单的拜访某个导师对于复试没有什么作用了。

阅读导师的论文和其他著作,也能够了解到学科发展的状况和最新的学术前沿,对于扩大专业知识的面非常有好处。对于跨考的同学来说,这是准备复试不可少的重要一步。

九、展现较强的动手能力

对于理工科专业,导师通常很看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研究学习能力。比如理化、生物、计算机等专业的复试通常是在实验室完成的,动手能力在复试中占有很大比重。考官通过观察考生的动手情况,从侧面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研究能力和创造性。所以,理工科的考生有必要在这方面下功夫,进一步熟悉相关常识、操作流程等。

十、注意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

考生的综合素质面试成绩占复试总成绩的一半左右。中科院研究生院研招办主任高随祥说,复试侧重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核,因此考生要事先准备一些能够证明自己综合素质的材料或实物,如优秀的毕业设计、发表的文章、比赛获奖证书或科研实践成果等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徐翊桄认为,在很多招生单位,面试能基本确定考生是否会被录取。面试跟考官的个人风格有很大关系,但尽管形式多样,提问不拘一格,还是主要以专业相关问题为主。考生较为保险的复习策略是在面试中突出自己的优势和强项,如本科期间有没有发表过学术论文,是否跟老师做过课题,有没有重要的实践经验等。同时,要全面复习本科重要基础课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和基本方法。考生在完成上述工作后,还要了解一下本学科的前沿问题,如果对学科前沿问题把握较好,面试老师会刮目相看。

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考研面试需要注意的细节”的相关内容

二、考研面试需要注意的细节

一、早做功课,知己知彼

带兵打仗讲究知己知彼,面试也是这样。有可能的话,可以提前了解一下导师,途径较多,比如通过学术研究成果的领域、论文的行文、公开场合的`一些言辞或者直接与导师提前接触一下等,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做法带点投其所好的意味,但在面试中避其所"恶"却是极明智的做法。

二、不宣扬优点,也不避讳缺点

考研面试的时候,考官本意就是尽可能的在较短时间内对考生有一个基本的、全面的认识,很多考生为了给考官留下一个好的印象,拼命追求"高大全"的形象,但一旦考官所问到的问题不是自己擅长的领域就马上慌神,这种做法很容易让考官留下"浮夸"的印象。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一个导师面试的时候都有这个认识,务实求实、适度美化即可,考生勿需神化自己。

三、带上最好的名片:微笑

微笑在面试的时候不仅能够让考官留一下好的印象:大方、自信、有亲和力,其实最重要的是,微笑能够缓解情绪紧张,确保自己正常发挥。在紧张状态下犯错的机率远高于其他状态,所以,面带微笑,一举多得。同时,着装方面细节也要避免特立独行,体现高层次人才该有的素质和精神面貌就好,过于夸张则适得其反。

四、立足岗位、注重实践

这一点,对在职考研的同学很重要,不能忘记在职考研的目的。多了解一些本行业相关的信息和大政方针,结合实际情况以及自己对工作的了解融入到自己的答题中去,毫无疑问,这会是答题的一大亮点。避免了答题模板化、空洞化的毛病,丰满、真实的答题自然会让考官如沐春风。

总之,考研面试是一个很讲究技巧的活,在准备的时候必须注意考研面试的表情、文明礼貌、举止等等。

三、如何在考研复试中获得面试官的好印象

一、进入考场后一分钟

进入考场后的一分钟往往是面试官给予第一印象的开始,这种第一印象往往会影响到后面的评价,虽然进入考场的第一分钟考生甚至还没有开头说话,但是面试官往往会从考生的穿着、行为举止、神态等方面给考生进行评价,后面的提问大多也可能围绕着自己的初步印象进行提问,这种情况叫做首因效应。因此考生想在面试中获得好的印象好感,可以从自己的着装、行为举止以及精神面貌着手,如果这方面没有做好,后面就需要花费非常大的努力来进行调整!

二、好的自我介绍

在经过面试官的初步审视之后,一般来说都会有着一个初步印象,如果这个初步印象并不是很好的坏,则需要在第二个方面进行努力,而这个方面那就是自我介绍也是在面试当中常常被当做的第一个问题,如果考生在自我介绍当中表现的好,语气和神态都拿捏的很好,则会重新刷新面试官的初步印象,如果之前的印象不错的话,现在的印象将会更加的不错,这在之后的考研复试当中将会更加的轻松,面试官给出的问题也会相对简单一些!

三、最后一个问题

在考研面试当中,一般来说每个考生都有着20分钟的面试时间,而面试官经过多轮的20分钟之后会非常疲惫,可能在面试的过程当中你的回答可能令面试官没有太多的印象,而想在面试中让自己的印象更加的深刻,考生可以在最后一题上下功夫,因为最后一题容易让面试官印象深刻,就算之前的回答平平最后一问,也容易让自己翻盘,因此考生尽量在最后一问中给自己的考研复试中增加少许的胜率!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考研复试面试注意事项”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全文均来源于网络,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壹壹高考网获取。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