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里香虫在体外对金黄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福氏痢疾杆菌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什么是九香虫?九香虫的功效作用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九香虫的资料,欢迎阅读。
【资料图】
九香虫
九香虫(学名:Coridius chinensis)为兜蝽科九香虫属下的一个种。九香虫,即半翅目,异翅亚目,蝽科的瓜黑蝽。是一种会飞的青黑色昆虫,指甲般大小,状如水龟。春夏季节,爬在农作物的茎叶上吸食浆液,不留心碰上它,便放出一种奇臭难闻的气体,使人避而远之,因而落个“臭板虫”,“屁巴虫”或“打屁虫”的臭名。屁巴虫含有九香虫油,一经炒熟之后,即是一种香美可口、祛病延年的药用美食,因此,它又赢得了“九香虫”的美称。
来源
《本草纲目》:九香虫,产于贵州永宁卫赤水河中。大如小指头,状如水,身青黑色。至冬伏于石下,至惊蛰后即飞出,不可用矣。《中药大辞典》载:九香虫对于神经性胃病,精神忧郁而致的心口痛,脾肾阳虚的腰膝酸软乏力、阳萎、遗尿等症有显著疗效。所以李时珍说它:咸温无毒,理气止痛,温中壮阳,“久服益人”,“土人多取之,以充人事”。
外形特征
九香虫全体椭圆形,长1.7~2.2厘米,宽1~1.2厘米,体一般紫黑色,带铜
色光泽,头部、前胸背板及小盾片较黑。头小,略呈三角形;复眼突出,呈卵圆形,位于近基部两侧;单眼1对,橙黄色;喙较短,触角6节,第1节较粗,圆筒形,其余4节较细长而扁,第2节长于第3节。前胸背板前狭后阔,前缘凹进,后缘略拱出,中部横直,侧角显著;表面密布细刻点,并杂有黑皱纹,前方两侧各有1相当大的眉形区,色泽幽暗,仅中部具刻点。小盾片大。翅2对,前翅为半鞘翅,棕红色,翅末1.3为膜质,纵脉很密。足3对,后足最长,跗节3节。腹面密布细刻及皱纹,后胸腹板近前缘区有2个臭孔,位于后足基前外侧,能由此放出臭气。雄虫第9节为生殖节,其端缘弧形,中央尤为弓凸。
生活习性
九香虫成虫有翅能飞,其寄主植物主要是葫芦科植物,如各种瓜类的南瓜、冬瓜、西瓜、丝瓜、水瓜等。刚孵出的若虫(幼虫)多在寄主植物蔓裂处和叶芽和叶柄上,栖息于卷褶的黄色枯叶内。九香虫以寄主植物的汁液为食物,以成虫蛰伏在土石块下、石缝中、瓜棚或墙缝中穴内越冬。
生长繁殖
从自然界采集可在成虫羽化后,
于8月中旬至10月上旬到寄主植物上采集成虫,也可在冬春时期,寻找成虫越冬地点,进行捕捉、不同地区成虫羽化时间以及进入越冬和越冬结束时间,可能不尽相同,因此,应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进行采集和捕捉。
九香虫养殖可在室内进行,也可在室外或田间进行。饲养前应做好养虫的准备工作:养虫笼一般用木框和窗纱制成,规格大小可根据需要制做,一般为立体型。田间大养虫笼,底部开口,可以将在地面栽种的寄主植物(瓜类)罩在笼内,前面开门,人可进入操作、检查,笼的四面均为窗纱,笼的顶部也应装窗纱。然后将要饲养的虫源放人笼内,使其在笼内取食、生长发育。另一种小型纱笼,可放人花盆栽种的寄主植物供虫取食,前面只要开个小门即可,可从门伸进手进行操作。这种小型养虫笼可以放在田间或室外,也可放在室内饲养。寄宅植物的种植时间,可根据当地种植时间灵活掌握,可在田园地直播或播在花盆内。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主产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1] 。
药用价值
药材鉴别
1、鉴别要点
鉴别要点 鉴别九香虫要点:一是头小,呈三角形,有单眼一对,点状突起;二是虫体呈六角状扁椭圆形,长1.8~2.2cm,宽l~1.2cm;三是表面棕褐色至棕黑色,背部有膜质半透明翅2对,胸中有足3对,多已脱落;四是腹部比背部隆起,有5~6节,每节边缘有突起白色小点;五是质脆,具特殊臭气,味微酸。而混淆品小皱蝽极似上种,仅虫体较小,头呈半圆形,虫体呈椭圆形,余同上种。
名典鉴别
李时珍曰:“九香虫产于贵州永宁赤水河中,大如小指头,状如水龟,身青黑色。至冬于石下,土人多取之,以充人事。至惊蛰后即飞出,不可用矣。”《药材资料汇编》:“九香虫,别名黑兜虫。体呈长圆形,头部突出。身被金色短毛,闪毛带蓝。触角为丝状,单眼在头之两侧。前胸及中央两侧有节足三对;前翅为半革质及半膜质,后翅全为膜质,前翅之前缘及脚之跗节,大半呈赤褐色。生长在溪涧中的近水的潮湿地带,多伏居于水边石隙间。喜吸食伞形科及禾本科植物的液汁。通常在冬月捕捉,趁清晨下雾时用网罩捞取,亦有白昼掀石捕取者,放入布袋内,然后用开水潦过,及时晒干或焙干即可。”
快速鉴别
虫体呈六角状扁椭圆形,表面棕褐色或棕黑色,长1.8~2.2cm,宽1~1.2cm。头小,呈三角形,有单眼一对,呈点状突起。背部有膜质半透明翅两对,浅棕色至棕褐色。胸部有足3对,足多已脱落。腹部比背部隆起,有5~6节,每节近边缘有一突起的小点。质脆,有特异臭气,味微咸[1] 。
文献论述
1、《本草新编》:九香虫,虫中之至佳者、入丸散中,以扶衰弱最宜。但不宜入于汤剂)以其性滑,恐动大便耳。九香虫亦兴阳之物,然非人参。白术、巴戟天。肉苁蓉、破故纸之类,亦未见其大效也。
2、《纲目》:治膈脘滞气,脾肾亏损,壮元阳。
3、《现代实用中药》:适用于神经性胃痛,腰膝酸痛,胸脘郁闷,因精神不快而发胸窝滞痛等症,配合其他强壮药同服有效。
4、《本草新编》:兴阳益精。
主治: 膈脘滞气,脾肾亏损,元阳不足。用九香虫一两(半生焙),车前子(微炒)、陈桔皮各四钱,白术(焙)五钱,杜仲(酥炙)八钱,人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钱五分,以盐开水或盐酒磅下,早晚各服一次。
【产地和性状】本品分布于华东、西南、广东、广西、江西、湖北、湖南,生产于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冬、春二季捕捉,捕得后放罐内,加酒盖紧,将其闷死,或放入沸水中烫死,取出晒干或烘干。
本品呈六角状椭圆形而扁平,长1.8~2.2厘米,宽1~1.2厘米,棕红色或棕黑色。头很小,略呈三角形,复眼突出呈卵圆状,单眼1对。触角5节,第1节较粗,圆筒形,长为第2节之半,其余4节较细长而 扁,第2节长于第3节,二三两节长度比约为4:3至5:3,触角多脱落。背部有翅2对、胸足3对,后足最长,多数脱落。质脆。有特异腥臭,味微咸。
【性味和功能】性温,味咸。能理气止痛,温中壮阳。
九香虫
九香虫
【成分和药理】本品含九香虫油,油中含硬脂酸、棕润酸、油酸。其臭气来源于醛或酮。
【应用和禁】,已主要用于以下几方面:
① 用于胸隔间气滞,脾肾亏损,阳疾。将九香虫 30克(半生半熟)、车前子12克(微妙)、陈皮12克、白术15克、杜仲25克(酥炙)研为细末,炼蜜九,空腹服。
② 用于胸院胁痛。将九香虫卵克。炙全蝎60克研末,炼密九,日服2次。
阴虚阳亢者慎服。(郑俊华)
【摘自】《中国性科学百科全书》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九香虫油,油中含硬脂酸、棕榈酸、油酸,其臭味来源于醛或酮,还含蛋白质、甲壳质等。
2.药理作用:九香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福氏痢疾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并有促进机体新陈代谢作用。
化学成份
虫体含脂肪、蛋白质及甲壳质。脂肪中含有硬脂酸、棕榈酸、油酸。脂肪酸一部分是游离存在。其臭味来源于醛或酮,但未能分出。
性味与归经:咸,温。归肝、脾、肾经。
功能与主治:理气止痛,温中助阳。用于胃寒胀痛,肝胃气痛,肾虚阳痿,腰膝酸痛。
贮藏:置木箱内衬以油纸,防潮、防蛀。
相关防治
九香虫
九香虫
①病害:经饲养观察,九香虫很少发生病害,仅发现个别若虫受真菌感染而死亡,病原菌尚未清楚。防治方法:经常保持养殖场地的清洁卫生,在成虫冬眠出蛰前对养殖地用1%~2%福尔马林进 行1次彻底消毒。
②天敌:九香虫的主要天敌是蚂蚁和蜘蛛。他们常侵入笼、网罩内,咬伤或咬食九香虫的若虫。防治方法:在笼、网罩内发现有蜘蛛,可用人工捕捉;发现蚂蚁,应立即找出蚁穴并以堵塞,在笼、网周围撒石灰,或用猪骨等食物引诱蚂蚁聚食集中杀灭。另外选择养殖场地时,要避开蚁穴(巢)场所。
九香虫
【中药名】九香虫 jiuxiangchong
【别名】臭屁虫、屁板虫、瓜黑蝽、黑兜虫、瓜黑蝽。
【英文名】Aspongopus。
【来源】蝽科昆虫九香虫Aspongopus chinensis Dallas的虫体。
【动物形态】全虫六角状椭圆形而扁平,紫黑色带铜色光泽。头小,略呈三角形,复眼突出,卵圆形,单眼1对。喙较短,触角5节。前胸背板及小盾片均具不规则横皱纹。翅2对,前翅为半鞘翅,棕红色,翅末1/3为膜质。足3对,褐色,以后足最长。腹面密布细刻及皱纹,后胸膜板前缘区有2个臭孔,能由此放出臭气。
【产地分布】成虫常在土块、石块下及石缝中越冬,每年3月飞出。分布于我国西南、华南、华东地区与湖北、湖南等地。
【采收加工】春、秋季捕捉。置适宜容器内,用酒少许将其闷死,取出阴干;或置沸水中烫死,取出,干燥。
【药材性状】本品呈六角状扁椭圆形,长1.6~2厘米,宽约1厘米。表面棕褐色或棕黑色,略有光泽。头部小,与胸部略呈三角形,复眼突出,卵圆状,单眼l对,触角1对各5节,多已脱落。背部有翅2对,外面的l对基部较硬,内部1对为膜质,透明;胸部有足3对,多已脱落。腹部棕红色至棕黑色,每节近边缘处有突起的小点。质脆,折断后腹内有浅棕色的内含物。气特异,味微成。
【性味归经】性温,味辛、咸。归肝经、脾经、肾经。
【功效与作用】行气止痛、温肾壮阳。属理气药。
【临床应用】用量3~9克,煎汤;或入散剂,0.6~1.2克。一般炮制后用。用治肝胃不和或寒郁中焦所致的胸肋胃脘胀痛以及肾阳不足之腰痛、阳痿。
【药理研究】实验表明,九香虫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和福氏痢疾杆菌有较强抑制作用。其水煎液具有较强的纤溶作用和镇痛作用。九香虫的抗癌、抑癌元素锰和镁含量较高,可能有抗癌作用。
【化学成分】含脂肪、蛋白质、甲壳质等。脂肪中含棕榈酸、硬脂酸、油酸。
【使用禁忌】阴虚内热者禁服。
【配伍药方】①利膈间滞气,助肝肾亏损:九香虫(半生半熟)30克,车前子(微炒)12克,陈皮12克,白术15克,杜仲(酥炙)24克。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4.5克,盐白汤或盐酒送下,空心服,临卧仍服一次。(《摄生众妙方》乌龙丸)
②治慢性肝炎之胁痛:九香虫150克,参三七200克,炙全蝎100克,研极细末,水泛为丸如苏子大。每服1.5克。早、晚各1次,开水送下。(《虫类药的应用》宁痛丸)
③治喘息型慢性气管炎:将九香虫用火焙焦,研成粉与鸡蛋搅匀,再用芝麻油或棉油煎鸡蛋(不用猪油),每日1次,每次用鸡蛋、九香虫各1个。服药期间,忌食猪油和吸烟。[《河南中医学院学报》1979,(4):66]
④治血管瘤:九香虫若干只,以镊子两把,一把夹住九香虫前半部,另一把夹破虫体尾部,挤出其腹腔内容物,涂在血管瘤上。视血管瘤面积的大小,涂布均匀为度,每日3~4次,连用数日[《中医杂志》1987,(1 1):40]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